第123章(2/2)
因有鲜花的缘故,浮空中也带上了一股清淡的香气,使人神清气爽。
杨昭应嗅到这股香气,精神亦是为之一振,并想着:不愧是天玑院。
没错,杨昭应这段时间,一直在待在上三院之天玑院中。
而带他来的,正是有资格进入天玑院的方子书。
上三院比之弟子们所居住的几个院子,自是有不小的差别:首先便是面积足够大,有主院别院小别院之分。其次,如果不是本人特意提出,一个院子,一般都只注住一个人。
杨昭应住在小别院里,他这几日虽没出门,但方子书的院子大概分布,他还是记得的。
天玑院的院子的确很大,可没一会儿,杨昭应还是找到了别院,刚一进来,他便微微一怔:倒不是因为看见了方子书,方子书的确在前面,他正坐在一张石桌前。桌上摆着一套茶具,石桌旁,除了一尊炭火小炉,就只剩一柄缠绕着布条的剑。
杨昭应之所以怔住,是因为师父,居然在泡茶?
门中传言,“剑痴”之所以名为“剑痴”,是因为他一心一念都挂在剑上,为剑痴,为剑狂。因此,他的剑术才有令人望尘莫及的境界。
可师父在泡茶?
不过发呆也只是一会儿,杨昭应很快便回过神。
他朝着那道正在忙碌的身影走了过去,对方似乎没有注意到正有人过来,他依旧忙碌着手头的事情。
这一举动,看得杨昭应不知道该不该开口唤人。他总觉得眼前这种情形下,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。
就在杨昭应准备站着时,方子书却头也不擡地说:“把剑放下,然后坐下来。”
“是。”
师父在上,他哪敢不从。于是,杨昭应坐下来,并将剑靠在石桌旁,看着方子书的一举一动。
方子书显然不是心血来潮来泡茶,从他熟练的动作可以看出,他显然是此中老手。
杨昭应还是第一次发现,自己的师父,除了剑以外,还有另外的爱好。
方子书的动作很熟练,也很快,没一会儿,一杯茶就放在了杨昭应的面前。
杨昭应看着面前的茶杯,白瓷杯里装着的茶汤是褐色的,不似其他茶汤那般清亮。杨昭应
下意识一嗅,发现这茶里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,此茶绝非普通的茶。
可是……给我?
杨昭应正想说什么,方子书言简意赅地打断:“试试。”
好吧……
杨昭应拿起白瓷茶杯,抿了一口。他本以为这褐色的茶会很苦,可出乎意料,入口竟是甘甜的滋味。杨昭应下意识一吞,一股暖流直入腹中。
“这茶……”
“此茶名为‘碧瑶仙芝’,是东海一带的特产,有宁神静心的作用。”方子书平静地解释,旋即,他提起茶壶,给自己也倒了一杯,然后一饮而尽。
杨昭应对着还剩半杯茶的茶杯发了一会儿呆,然后擡起头:“东海离景州如此远,茶叶送来想必不易,师父又为何将如此珍贵的东西用在我身上?”
对于他的疑问,方子书淡淡道:“东西既然出现,那就是用的,用我也是用,用你也是用,还分什么高低贵贱?再者——”方子书擡起眼,看着面前的弟子:“你不觉得,你现在很需要这种东西吗?”
杨昭应看着方子书,在那双清亮且深邃的眼眸中,他清楚地看见自己此刻形容:虽是振作了精神,可面容中仍带着难以掩饰的憔悴。
如今喝了这一杯茶……也不知是不是错觉,他的确觉得精神好上一点了。
所以,杨昭应垂下头,说:“多谢师父。”
方子书凝视着垂下头的弟子,突然道:“真要谢,倒不如给为师说一下,你这段时间到底在想什么。”
果然,师父一直关注着自己,杨昭应如此想着。
对于方子书,杨昭应很少有隐瞒:毕竟,这是自己的恩师,如果没有方子书慧眼独具,杨昭应也不知道自己会有踏入武林第一门派的资质。或许此生,便只能在云州过下去。
可如今这个问题……
他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,便只觉得胸中忽然升起一股闷气。这股闷气,难以散出,让他胸口难受的要命。
或许是不想让方子书失望,杨昭应咬紧了牙根,将这股不舒服的感觉压制下去。
过了一会儿后,他才道:“弟子在想,弟子真的赢了吗?”
我真的赢了吗?
这是那一次从练武场回来后,他脑海中唯一的念头。
我真的赢了吗?
如果我赢了,为何我的心中会有如此强烈的茫然?
我没有赢吗?可我的对手,却认输了。
所以,我是赢了,还是没有赢?
就在杨昭应胡思乱想时,方子书的声音,在他的耳边响起。
“你认为,什么才是赢呢?”
杨昭应擡起头,一脸茫然地说:“赢……赢不就是……”
他的话音突然止住了。
对啊,赢是什么呢?
杨昭应纠结地皱起眉,百思不得其解,最终,他摇了摇头:“弟子……不知,还请师父指点。”
此时,方子书又倒了一杯“碧瑶仙芝”,这一次,他没有像喝酒似的,一饮而尽。而是将白瓷杯盏捏在指尖,缓慢地旋转着。
方子书淡淡道:“其实为师也不知道。”
杨昭应一愣,还未来得及说什么,方子书已接上后句:“真要论‘赢’是什么,答案太多了。言语是赢,做出的举动也是赢。”说到这里,他擡起眼,看着怔愣的杨昭应:“超越自己,也是一种赢。”
说到这里,方子书举起茶杯,一抿茶汤后,他轻声一叹:“练武场上,你已是胜者。但面对自己的心障,你却始终迈不过去。真是……痴儿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