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(1/2)
第156章
“阿嚏!”
清幽的山林间,突然响起喷嚏声。
打完喷嚏,杜淮商忍不住揉了揉鼻尖。
怎么突然打起喷嚏来了?难道是因为南疆与景州气候差异太大,所以不小心染了风寒?
想到这里,放下手的杜淮商思索起来:南疆一带,天气湿热。可我如今《太玄经》进展大成,应该能抵御风寒吧?
想到这里,杜淮商又做了几次深呼吸,发现鼻子没再发痒后,他松口气。
想来是吹到山间的凉风,才会这样吧。
想到这里,杜淮商看向身侧,在他的身侧,是一条小溪。溪水自上方流淌而下,水质清澈,里面还有拇指大的小鱼。而小溪的对岸,便是一片山林。
这里是隐秋山西侧的兰溪。
杜淮商是特意从隐秋山西侧上山的,因为他知道,今日是太玄派开山收徒之日。
而他之所以选择从西侧上山,一是不用与拜山者走同一条路,要知道秋城城门对面那条上山路,已被“问心路”阵法覆盖。“问心路”一开,可不管你是太玄派弟子,还是前来太玄派拜山的新人,只要进去了,就得闯关。
这二么,便是杜淮商不想惊动太多人。他很清楚,此刻的秋城城门前,肯定有不少太玄派的弟子。见到他出现,难免一惊一乍。
杜淮商擡头看看天,估算了下现在的时辰,然后一扶肩上的包袱,朝着兰溪上方走去。
逆流而上,登石阶,经过天一馆。未过多时,便步入太极广场,视野一瞬开朗。
万里晴空下,太极广场上人流如织,想来都在为今年的拜山新人以及将过“问心路”的访客做着迎接准备。
杜淮商的视线自山门前那两队迎宾的弟子身上离开,又打量了下太极广场上的风景,感受着这山顶上时不时吹过的清风,不由想起他离开前听到的事情:听说掌门真人划分天机堂后,有意多收善于卜算的弟子,将之安排进天机堂。可“问心路”一开,能不能入门全靠自己。这要怎么多收?
想到这里,杜淮商摇摇头。
罢了,掌门真人行事自有定夺,我操心什么?还是赶紧回去。
杜淮商转过身,朝着祖师殿方向走去。
大概是因为今年拜山者会增多,杜淮商一路行来,发现巡逻的弟子多了不少。有认得他的,见到他回来,或是惊讶地唤了声“杜师兄,你回来了?”,又或是笑嘻嘻地和他打个招呼。
对于他们的热情,杜淮商也是笑着和他们应答两句。然后脚步加快,直奔戒律堂。
戒律堂是太玄派执行律法之地,也是暂时扣押门中罪人的地方。因此这里巡逻的弟子,比之外面多出不少。
杜淮商刚一踏入戒律堂范围内,已有眼尖的弟子注意到了他。
“是谁……诶?大师兄?”
杜淮商擡起头,就看见站在不远处的一名男弟子,惊讶地说出他刚刚听过的话:“大师兄,你回来了?”
杜淮商认得这名弟子,这名弟子名叫姜长明,乃是在他之后拜入戒律堂的弟子。他心细如丝,性格也稳重,颇受戒律堂执事们的青睐。
“姜师弟,今日归你值守?”杜淮商停下脚步,与姜长明打了个招呼,然后问道:“师父还在戒律堂吗?”
“堂主今日就未曾离开过戒律堂,想来是等着大师兄回来呢。”姜长明笑着说,他指了指戒律堂后方:“堂主此刻正在后院,大师兄若想拜见,就赶紧去吧。”
“多谢姜师弟了。”
杜淮商对他行了一礼,以表感谢,随后脚步加快,按照记忆中的方向,走向戒律堂的后方。未过多时,杜淮商便来到了戒律堂后方的一栋屋前。这个地方,是师父惯常处理戒律堂事务的地方。
在屋子门口,站着两名弟子。他们见到杜淮商过来,先是一愣。随后反应过来,拱起手,便要唤上一声师兄。
不过话还未出口,便被杜淮商制止了。
杜淮商用眼神询问这两名站在外面的弟子:师父可在这里?
其中一名弟子点了点头,用手势比
划着里面的人一直都没有离开。
见此,杜淮商走上前,正当他准备擡手叩门时——
里面传来了一道略显慵懒的女声:“还敲什么门,直接进来吧。”
杜淮商站在门前,眨了眨眼,然后收起要叩门的手,他看向站在门前值守的两名弟子,开口道:“有劳二位师弟继续值守了。”
那名点头的弟子,对着杜淮商摇摇头:“师兄且进去就是。”
杜淮商将手按在门上,然后一推——
“吱呀”一声,房门缓缓打开。杜淮商走入其中,将房门掩上,这才看向屋内。
只见屋子的中央,摆着一张大号书桌,上面笔墨纸砚齐备。有人正坐在桌后,执笔提腕,奋笔疾书。这模样,不晓得还以为在处理奏折呢。
看到这一幕,杜淮商不由眨眨眼,然后说:“师父,您又把三天的事情堆到一天做了啊?”
听到这话,奋笔疾书的沈星河终于停下书写,她擡起一双明眸,看着面前的少年,毫不脸红地说:“什么叫三天的事情堆到一天做,为师这是当享福时能享福。”
话音落下,她把笔一摆:“算了,不写了,到时候再说。”
这五年里,杜淮商早已习惯了他这位师父的“率性而为”。所以面对师父在自己三言两语下就选择罢工的行为,杜淮商也很镇定:师父又没说不做,顶多是延后再做罢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