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次元 > 汉宫娇华:帝女传奇 > 第350章

第350章(1/2)

目录

“工科院”的新机“咔嗒”转动。

鲁直正往“锦钢联创机”里填藩王工坊的技术图谱,胶东染坊的“防腐染法”、淮南木坊的“速生木处理”,一张张塞进槽口。

“陛下您瞧,”他转动齿轮,机器吐出卷“锦钢农具国标”,纸页带着油墨香,“这标把刘康的犁铧弧度、王翁的染坊防腐法,全揉进去了。”

“上回藩王竞业,刘寄说‘染坊架子总朽’,现在按这标做,能用三年不烂,”他指着标册上的“防腐标准”,眼里亮闪闪的。

刘妧指尖划过“犁铧入土三寸”的条款,想起上章王伯用新犁耕地的模样,嘴角带着笑。

“上回藩王竞业,比的是谁的工坊利百姓,今儿这国标,就是让好技术能传遍全国,”她往农户聚居的方向努嘴,“王伯村的旧犁,按这标改改,也能顶新犁用,不用再花钱买。”

骆越蹲在标册旁,手指点着“农具承重标准”,指甲缝里还沾着钢屑。

“这标跟我们越人‘器度’的记载一样公!俺们越人做破土器,讲究‘刃厚三分’才耐用,”他捏着标册比对腰间的旧木刻谱,“这标写‘锦钢犁铧厚二分五’,比俺阿爹传的还准。”

“前天改了三架旧犁,王伯说‘耕硬地比新的还顺手’,”他笑得露出白牙,晃了晃手里的改犁工具。

老尚书令公孙越捧着旧官制簿册,册上“官署各司互不管”的批注密密麻麻,简绳都磨断了。

“这新署比老夫旧衙热闹百倍!以前工部管造、农官管耕,各说各的理,”他翻着册页,纸页“哗啦”响,“刘康的犁做好了,农官说‘不合旧制’,愣是压了半年。”

“现在这机子一出标,谁也别扯皮,”他指着联创机,“鲁直刚说,淮南王木坊按这标做的犁架,三天就被二十个县订光了。”

“农商数据坊”的木架上,各地呈报的锦纸账册堆得像小山。

黄月英正用锦线将工坊出货单与农田呈报单缠在一起,线结按“十户一束”捆得整整齐齐。

“陛下您看,”桑小娥解开一束线,账册上的红圈密密麻麻,像撒了把红豆,“锦钢犁普及率到六成了,北地荒田收复九成。”

她扬了扬手里的信笺,纸角皱巴巴的:“王伯托人捎信,说‘按新标改的犁,一天能多耕半亩,今年的谷够吃到来年麦熟’。”

黄月英转动“锦线决策仪”,仪上的线立刻排出新策,像条理顺的棉线。

“按《史记》‘平准书’说的‘农器足则仓廪实’,下一步该让工坊做‘锦钢水车’,配着犁用,”她指着策文,“上回胶东王的染坊用这水车抽水,比旧车快两倍,农户都来问啥时能买到。”

旁边的小吏抱着刚汇总的账册,纸页上还沾着麦芒,裤脚沾着泥。

“黄大人,昨儿京兆尹报,他们县的新犁,有三成是旧犁改的,按国标换个铧就成,省了不少钱,”他掂了掂账册,“王伯的侄子,就靠改犁赚了两石粮,笑得合不拢嘴。”

“吏礼创新站”的案上,秀儿正用锦线校“礼仪新谱”,谱上“科技朝仪”的条款,字缝里还夹着片锦钢屑。

“小石头,输‘科技朝仪’,”她捏着笔往谱上添注,笔尖在“奏对规范”旁画了个小圈,“上回李大人朝见,带的竹简报表翻得手忙脚乱。”

“这新谱说‘奏对用锦纸报表,折起来就巴掌大,还能画曲线图’,清楚得很,”她晃了晃手里的样表。

王小石头踮脚够着操作盘,指尖戳得键子“啪啪”响,小脸憋得通红。

“先生,机子说‘朝服得佩锦钢算筹’,”他举着算筹晃了晃,筹上刻着度量衡的刻度,“报收成时拨一拨就清楚,比心算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