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次元 > 汉宫娇华:帝女传奇 > 第350章

第350章(2/2)

目录

“前儿王伯来领粮,账房用这算筹一算,不多不少,他说‘比老账房的算盘明白’,”他学着王伯的语气,逗得秀儿直笑。

老礼官李大人捧着新朝服样衣进来,衣摆的锦钢扣叮当作响,走路都带着声。

“这新仪好!既守了‘朝服端正’的老礼,又添了算筹、报表这些实在物件,”他摸着钢扣,眼里带着惊奇,“上回淮南王来奏事,带的锦纸报表,陛下一眼就看清木坊炭产量,比他捧着竹简念叨半天强。”

“刑工联创处”的烛火晃着,把影子投在墙上,忽大忽小。

老廷尉正用锦线将“窃专利案”的卷宗缠在“锦钢律法机”上,卷宗里还夹着片被窃的染法图纸。

“你看这案,”他指着机上吐出的判词,“宗室刘顺偷了刘康的染法去卖,按旧律‘盗物’判,现在按新律‘窃技艺’,罚他工坊半年收益赔给刘康。”

“这铁疙瘩比老夫翻《法经》快,还能把藩王竞业时定的‘专利规矩’嵌进去,”他敲了敲律法机,齿轮转得更欢。

旁边的刑吏捧着旧竹简刑书,简上“盗物”的注脚磨得看不清,简绳松松垮垮。

“大人,上回查刘息漏税,还得翻三本法书,现在这机子,把‘专利’‘工坊税’都编进律条,一查就有,”他掂了掂新旧两种卷宗,“刘顺刚说‘早知道这律严,绝不敢偷’。”

老廷尉敲了敲律法机,齿轮转得更欢,发出“咔嗒”的脆响。

“当年断案靠‘情理’,现在靠‘规矩’,”他摸着机上的锦线编码,“这机子记着各地工坊的技术账,谁偷了啥,一比对就准,比老夫熬三个通宵审案靠谱。”

暮色漫过工科院时,新铸的“锦钢农具国标”碑立在院门口,碑上的“犁铧图”与鲁直手里的样板犁对得严丝合缝。

公孙越摸着碑上的字,字缝里还嵌着点藩王工坊的钢屑,指尖划过“国标”二字,叹了口气。

“罢了罢了,这新署倒让官署活了,”他望着远处的农户改犁的身影,“以前老夫签份文书,得跑五个衙署盖章,现在联创机一出标,各署照着做,三天就传遍全国。”

“王伯说‘县太爷上周送来的新犁,跟胶东的一个样’,这就是维新的好处,”他笑得眼角堆起皱纹。

骆越扛着架按国标改的旧犁经过,犁铧闪着光,犁把上还缠着越人特有的防滑藤条。

“俺们村改了十架,王伯说‘比新买的还顺手’,”他拍着犁铧,声音洪亮,“这标公得很,不偏谁,就偏实在干活的人。”

掌灯后的建章宫,灯影在地上铺了层金,卫子夫捧着《官署维新册》进来,册页上沾着工科院的钢屑、农商坊的麦芒,还有片吏礼站的锦布。

“今日工科院产出国标五项,”她翻着页,纸页沙沙响,“锦钢犁普及率又涨了两成,王伯的村,家家都有按标改的犁。”

“刑工处新定了十条律,”她指着“专利保护”的条款,“刘康的染法,现在谁偷谁赔,他说‘这下敢把新法子教给农户了’。”

刘妧把册子往陈阿娇面前推,册上“藩王工坊技术纳入国标”的字样,墨迹还新鲜得像刚落的雨。

“你看,上回藩王竞业,比的是工坊本事,今儿官署维新,就是把这些本事变成全国的好处,”她指着册上的“防腐技术推广”,“鲁直说,刘寄染坊的防腐法,按国标改改,官署的粮仓都能用,再也不霉粮了。”

陈阿娇展开“维新锦图”,图上的官署与藩王工坊用锦线连得密密麻麻,像张结实的网,金线银线缠在一起,闪着光。

“明儿让尚方署把这图刻在各地衙门口,”她指尖划过锦线交织处,“告诉他们——官署和工坊,本就是一股绳,都为着百姓有饭吃、有活干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