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次元 > 汉宫娇华:帝女传奇 > 第353章

第353章(2/2)

目录

他往水里一坐,溅起更大的水花:“王伯前天来泡,说他那老寒腿,泡三回就能弯了,今早还来帮俺家挑水呢——他说‘这缸比村里温泉干净,还不用走二里地,省劲’!”

秀儿正往缸里添热水,铜壶“哗哗”倒着,热气裹着话飘过来:“这是陈太后按‘暖区’调的,老人孩子泡着都不碍事。”她指着缸边木牌,“这是俺们记的,谁泡了啥反应都写上,下次就知道调多少水温——你看‘王伯:水温刚好,泡后能劈柴’‘阿花娘:热点更得劲’,字都是歪歪扭扭的。”

她憋着笑:“阿花娘汉话生,昨儿就指着‘热’字比划,俺们把水温调高点,她泡得直拍大腿,说‘比火塘边烤着得劲’!”

边防家属院的槐树下,树影晃在王虎媳妇的缝纫机上。她踩着踏板,齿轮“咔嗒”转得欢,锦钢针穿线像穿花,快得只剩道银光。

“陛下您瞧。”她拽拽缝好的甲内衬,针脚密得像锦线,“以前缝这玩意儿,手指头得扎破七八回,血珠滴在布上。王虎总说‘糙点没事,别扎着你’。”

她低头摸着针脚,声音软了些:“现在这机子自动穿线,针脚匀得很,他穿在甲里,磨不着肉。上回他来信说,边防弟兄见了,都托家里婆娘也买一台,说‘家里缝得细,咱守边也踏实’。”

刘妧看着机子上的锦钢针,针尖亮得像星星:“前儿老廷尉还说‘科技该先强军’,陈阿娇当时就笑,说‘军属安稳了,将士才安心’。你这机子,缝的是内衬,暖的是军心,比啥都强。”

王虎媳妇踩着踏板笑,机子转得更快了:“可不是!张大哥家媳妇用这机子缝军袜,一天能缝十双,比以前多五双。”她往旁边布堆努嘴,堆得像小山,“她还说,省下的功夫,能给娃做件新袄,天冷了好穿。这是给王虎缝的衬里,多絮了层棉,他那地界风硬,得厚实点。”

暮色漫上来时,王老实端着“锦钢蒸锅”从灶房出来,糕香混着蒸汽飘满院。米糕上的锦线纹路,跟蒸锅气孔严丝合缝,像模子扣的。

“陛下尝尝。”他往刘妧手里塞块热糕,烫得直搓手,“这锅是民生工坊新出的,陈太后说‘气孔大小按《考工记》算的,蒸糕不塌’,俺试了三回,果然!”

他指着灶房,二丫正趴在案上写字,铅笔头“沙沙”响:“二丫说‘这糕比学堂灶上的甜’,要留两块明儿带给先生——先生总夸她,说推恩后娃们的日子,一天比一天甜。”

陈阿娇接过蒸锅,往“民生功绩墙”凹槽里一放,锅身锦钢与墙身“嗡”地共鸣,透出暖光:“这墙用各工坊边角料铸的,你这蒸锅,就嵌在‘衣食住行’的‘食’字底下。”她摸着锅沿热气,“跟推恩大成碑一个理——百姓的日子,得刻在柴米油盐里才实在。”

院外传来笑闹声,秀儿蹲在越人邻居家门槛上,举着张画着洗衣机摇把的麻纸:“阿花你看,这‘转三圈=洗干净’,跟你们结三个大结一个意思,好记不?”

阿花拍着手笑,汉话顺了些:“好记!俺阿娘今早洗俺阿爹的旧麻衣,转了三圈,白净得能当新的穿。”她掰着手指头,“她让俺谢你,说‘这铁疙瘩比俺们捣衣杵强,能多织半尺布’。”

掌灯时,卫子夫捧着《民生安居册》进来,册页边角卷着,沾着皂角沫和米糕渣:“王老实那片巷子,今儿领了百台洗衣机。”她翻着页,纸页“沙沙”响,“张屠户家婆娘说,现在洗肠子不用蹲河边冻手了,能多卖两副下水。”

她指着“民生工坊”那页,粘着根防烫布线头:“秀儿的电饭煲一早卖光了,阿花家买了俩,说‘一个蒸糯米,一个给阿爹炒胡麻籽’——她阿爹总念叨‘这锅炒的籽,榨的油比陶罐香’。”

翻到“边防家属院”那页,字里夹着根缝纫机银线:“王虎媳妇说,现在缝十件内衬的功夫,能给娃做件新袄,家属院的娘们凑钱又订了五台。”她把册子推过去,“她们说‘锦居乐业,钢骨安家,这日子,比守着旧灶台时踏实百倍’。”

刘妧把蒸锅样本往册上一压,印泥沾在锅沿像朵金菊:“你看,推恩大成时藩王工坊多缴的收益,正好添了这些物件。”她指尖划过“王伯村”的名字,眼里带软意,“百姓手里有了余钱,日子才能这样暖烘烘的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