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3章 蜡熟晾粒与秋收防预(1/1)
晨雾带着蜡熟期粟穗的金黄气息,漫过蓟州春苗田的“蜡熟管护区”。王阿福蹲在样田旁,用“水分测定仪”(陶制容器装麦粒,称重后烘干再称,计算水分)检测粟粒水分——含水量22%,按北宋《农桑辑要?蜡熟篇》记载,此阶段需“翻穗晾粒、去杂留纯、测产估收”,水分降至18%以下即可收割,若晾粒不及时,易出现“穗发芽”,影响粮食品质。此刻,汉契农户们已带着“翻穗钩”(竹制长钩,顶端带软布)、“去杂镰”(短柄小镰)、“测产绳”在田边列队,农技师林小满正核对《蜡熟期管护手册》。
“陈叔带十人‘翻穗晾粒’,用翻穗钩轻轻挑起稻穗,让穗背朝上,接受阳光照射,”王阿福示范着翻动粟穗,“动作要轻,别碰掉麦粒,每两时辰翻一次,确保穗粒均匀干燥。”陈老栓点头,晨雾中,他的翻穗钩在金黄的粟穗间穿梭,被翻动的穗背在晨雾中泛着蜡质的光泽:“去年蜡熟期连阴雨,没来得及翻穗,发芽率达三成,今年这天气好,可得抓紧晾粒。”
契丹农户耶律娜的组负责“去杂留纯”,她们用短柄镰割除田间的杂株、病株:“这株是‘野稗’,穗小粒瘪,混在里面会影响粮食纯度,”她弯腰割下杂株,扔进专用竹筐,“林技师说杂株率要控制在1%以下,不然储粮时容易发霉。”归降的耶律石则带着辅兵用“测产绳”圈定样方——每五十步圈一个一丈见方的样方,数出样方内的有效穗数:“每个样方随机取二十穗,数出每穗粒数,乘以有效穗数,再换算成每亩产量,”他对王阿福说,“刚测的第一个样方,亩产预计达五石三斗,比去年增产一成二。”
林小满在样田监测“蜡熟进度”,用指甲掐麦粒,麦粒已变硬,指甲痕呈白色:“蜡熟已完成八成,再有五日就能收割,”他对王阿福说,“今日阳光足,预计傍晚水分能降至20%,明日可开始‘割叶晾秆’——割掉下部叶片,让秆内水分快速蒸发,方便收割时捆扎。”晨雾渐渐散去,阳光穿透云层,照在管护后的田垄上。翻穗后的粟穗如金色的波浪,去杂后的田垄整齐划一,测产绳圈定的样方在田间连成网格,每株粟穗都沉甸甸地垂着,金黄的麦粒饱满紧实,仿佛在阳光下诉说着丰收的喜悦。
午间的日头渐暖,居庸关互市点的“丰收筹备区”人声鼎沸。王晏之与互市管理委员会成员正在筹备“汉契丰收市集”——按“丰收市集筹备流程”,需完成“仓储扩容”“交易预案制定”“特色活动策划”,确保秋收后粮食、皮毛、农具等商品能高效交易,实现“丰收即增收”。
“仓储区已扩建三倍,新增五十个陶瓮、二十个木仓,能储存粮食三万石、皮毛两千张,”仓储管理员周平汇报,他指着新搭建的木仓,“木仓底部垫着石灰和干草,防潮效果比去年好三成。”交易预案制定现场,互市官们正在讨论“分级定价标准”:“粟米按‘甲等(千粒重二十钱)、乙等(十八钱)、丙等(十六钱)’分级,甲等每石三百文,乙等二百七十文,丙等二百四十文,”王晏之敲定价格,“价格公示三日,让农户和部落提前知晓,交易时不争执。”
特色活动策划区最热闹,汉契百姓纷纷建言献策——有人提议办“丰收宴”,汉人做“粟米糕”,契丹做“手抓肉”;有人建议搞“农具竞技赛”,比谁收割快、脱粒多;还有人提出“粮食捐赠仪式”,捐赠部分粮食给老弱孤残。王晏之笑着采纳:“丰收宴设在市集首日午时,竞技赛下午举行,捐赠仪式最后一天,”他对众人说,“这丰收市集不仅是交易,更是庆祝汉契百姓共同的丰收,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喜悦。”午间的互市点,工匠们在搭建丰收宴的灶台,商户们在整理货架,孩子们在田间追逐嬉戏,处处洋溢着丰收前的期待。
黄昏的风带着微凉,居庸关联盟防御中心的“秋收防御演训场”尘土飞扬。李二郎与萧哈里、耶律哈里、周巴图三位部落首领,正指挥“联盟秋收联防队”(大宋联防队250人+部落骑兵200人+辅兵100人)进行“辽军秋收袭扰”模拟演练——按北宋“秋收边境防御预案”,重点演练“粮道护卫-互市点防御-援军调度-粮车转移”全流程,确保秋收期间粮食运输、储存安全。
“预警!辽军三百人分两路来袭:一路袭扰粮道,一路进攻互市点储粮仓!”联合斥候用“信号弹”传递情报。李二郎立刻下令:“萧哈里带100骑兵驰援粮道,用‘雁行阵’拦截辽军;耶律哈里带100骑兵防守互市点储粮仓,架设床子弩;周巴图带辅兵将储粮仓的粮食转移至‘地下粮窖’;我带250联防队正面迎敌,用‘鱼鳞阵’抵御辽军进攻!”
黄昏的余晖中,各部队动作迅猛。萧哈里的骑兵队疾驰粮道,雁行阵如展开的翅膀,将辽军袭扰队拦在半路;耶律哈里的骑兵队在储粮仓外设起防线,床子弩箭在夕阳下闪着冷光;周巴图的辅兵们用“粮车接力”的方式,将粮食快速转移至地下粮窖,粮车滚动的声音与呐喊声交织;李二郎的联防队鱼鳞阵层层叠叠,盾刀手在前抵挡,神臂弓手在后射击,“辽军”进攻受阻,渐渐溃散。
“追击五里后回撤,确保粮道安全!”李二郎挥剑下令,联防队与骑兵协同追击,“辽军”狼狈逃窜。演训结束复盘时,萧哈里提出:“粮道护卫要增加‘暗哨’,提前十里预警,这次若不是信号弹快,粮道差点被突破,”他指着粮道路线图,“这里的峡谷是险要处,可设‘滚石陷阱’。”李二郎立刻采纳:“明日就组织辅兵在峡谷处堆积滚石,粮道暗哨增至五处,每里一人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黄昏的风渐冷,演训场的篝火亮起。李二郎将“秋收防御手册”分发给各首领,手册详细记录粮道护卫路线、防御点位、援军调度时间:“秋收期间,联盟联防队要分成三班,24小时值守,粮道每时辰巡逻一次,”他对首领们说,“咱们要守住百姓的丰收成果,不能让辽军毁了大家的希望。”
深夜的幽州议事厅,灯火通明。范仲淹、王晏之、李二郎、王阿福围坐沙盘旁,复盘当日的蜡熟管护、丰收筹备与防御演练。“春苗蜡熟期管护到位,水分下降顺利,测产亩产超五石;丰收市集筹备完成八成,仓储、定价、活动均已落实;防御演练零失误,粮道护卫与粮仓转移流程顺畅,”范仲淹总结道,“燕云已做好‘丰收、交易、防御’三重准备,秋收在即,万事俱备,只待开镰。”
王阿福汇报秋收准备:“收割工具已全部检修完毕,五千把改良割麦刀、两千副脱粒木枷已分发至各州县;收割互助组重新编组,每组三十人,汉契混搭,确保老弱农户有人帮;望川渠已提前蓄水,既供收割时饮用,又备灭火之需。”王晏之补充市集细节:“丰收市集首日将邀请各部落首领与大宋官员共同‘开集’,鸣锣三声后交易开始;竞技赛设置‘收割能手’‘脱粒冠军’等奖项,奖品为农具与布匹;捐赠仪式预计能收集粮食五百石,将分发给六州老弱孤残。”
李二郎则强调防御细节:“粮道暗哨与滚石陷阱明日完工;地下粮窖已进行隐蔽处理,入口用稻草伪装;与辽境友好部落约定‘秋收情报专线’,每一日传递一次辽军动向;秋收期间,联盟联防队每日举行‘晨练晚演’,保持战备状态。”范仲淹看着沙盘上标注的“蜡熟区”“丰收市集”“防御线”“粮道”,眼中满是期许:“燕云的丰收,是汉契百姓同心协力的成果;燕云的安宁,是联盟联防队共同守护的誓言。这个秋天,必将是‘五谷丰登、边关无警’的好时节。”
天快亮时,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。蓟州的蜡熟田,农户们已开始割叶晾秆,金黄的粟穗在晨雾中如金色的海洋;居庸关的互市点,工匠们在搭建丰收宴的彩棚,彩绸在晨雾中随风飘动;边境的粮道旁,辅兵们在堆积滚石,暗哨已开始值守——晨雾中,燕云的每一处都在为丰收做最后的准备,金黄的粟穗、忙碌的身影、坚定的防线,共同编织着“丰收稳边、汉契共荣”的美好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