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8章 日常(1/2)
摄影棚里的烛火道具燃得正旺,暖黄的光落在红木桌案上。
将那两架乌黑发亮的算盘衬得格外有质感,算珠是温润的牛角材质,框子磨得光滑。
场记板“啪”地一声落下,“《庆余年》第23场第1镜,开始!”的声音刚落,田宇便抬手握住了算盘的横梁,指节灵活地在算珠上拨弄起来。
“这笔布料生意,成本是五十两,卖出去能赚三十两。”
他饰演的王启年垂着眼,指尖把“十位”上的算珠拨得“噼啪”响,语气里带着老谋深算的稳妥,“不过运输费要五两——你看,这‘五’得从利润里扣。”
说着他又拨了下算珠,声音顿了顿,“还有染坊的人工、库房的看管费,加起来三两,算下来能赚二十两。”
沈复坐在对面,身子微微前倾,双手攥着算盘边框,眼睛盯着田宇手下的算珠,像是生怕漏了一个数。
听到“二十两”时,他立刻皱起眉,鼻尖都微微蹙着,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案上敲了敲:“才二十两?不行不行,这也太少了!我们得再涨点价,最少要赚二十五两!”
他说着就伸手去拨自己面前的算盘,算珠碰撞的声音比田宇的急了些,透着少年人想赚快钱的迫切。
田宇抬眼笑了,眼角的细纹里都是戏,他慢悠悠地把算珠归位:“涨不了了。”
指尖点了点桌案上的布料样品,一块浅青色的绸子,边角绣着细小花纹。
“这布料是江南来的,镇上还有两家布庄也在卖,咱们已经比他们贵了二两,再涨,客户就该转去别家了。做生意要懂得变通,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。”
沈复的手停在算盘上,眉头还是没松。
他盯着那块布料样品看了会儿,忽然像是想起了在韩国打歌时,经纪公司给粉丝准备小周边的套路,眼睛“唰”地亮了,身子往前凑了凑,声音里带着点小得意:“那我们可以送小礼物啊!你看——”
他伸手拿起布料样品,扯了块巴掌大的边角料,“就送客户这样的小布料,裁成帕子正好用。这料子成本才几文钱,可客户拿到手,会觉得‘买布还送帕子’,划算得很,以后肯定还来光顾!”
田宇愣了一下,手里的算盘停了半秒,随即哈哈大笑起来,伸手拍了拍沈复的胳膊:“你这小子,比我还会做生意!范思辙这股子机灵劲儿,你倒是抓得准!”
监视器后的导演忍不住点头,对着副导演低声说:“沈复这加的台词好,既符合范思辙‘爱钱但不蠢’的性格。”
场边的工作人员也悄悄笑了,看着两个“生意人”在桌前的互动,只觉得鲜活又有趣。
等导演喊“卡!过了!”,沈复才松了口气,刚要起身,田宇就凑了过来,手里还拿着刚才的算盘:“你刚才加的那句‘送小布料’,特别好。”
他语气很诚恳,“说明你对范思辙的理解越来越深了——这角色不是只知道要钱,他是真的懂‘怎么能长久地赚钱’,你抓住这点了。”
沈复赶紧站起来,双手还攥着算盘,有点不好意思地笑:“谢谢田老师,我也是跟您学的。”
田宇被他说得乐了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以后我们还有好几场对手戏呢,比如下次算盐铁生意的账,咱们可以提前对对词,琢磨琢磨怎么让两人的‘算账戏’更有意思。”
沈复连忙点头,掏出手机记在备忘录里。
他总觉得跟田宇这样的前辈对戏,每一句台词、每一个小动作里都有值得学的东西。
尤其是他只拍过现代剧,对古装剧的节奏还在适应,有前辈指点,心里踏实很多。
除了紧张的拍摄,沈复和《庆余年》主演们的日常也充满了欢乐。
等拍完当天的戏,天已经黑透了。
横店的夜晚带着点初冬的凉,风一吹,大家都下意识地裹紧了外套。
张若云走在人群里,搓了搓手,忽然提议:“今天天气冷,咱们去片场附近那家‘老四川火锅’吃夜宵吧?暖暖身子。”
“好啊!”李吣第一个响应,她刚卸了妆,脸上还带着点倦意,一提到火锅,眼睛就亮了,“那家的毛肚特别新鲜,我上次吃了一次就忘不了。”
沈复站在旁边,眼睛里满是期待。
他虽然是湖北人,爱吃辣,但在韩国可没机会吃火锅,饮食大多是韩式辣酱和部队锅,他早就馋这一口了。
沈复连点头都比平时快了些:“我也想去!早就听你们说这家火锅地道,今天总算能尝尝了。”
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往小馆子走,没几分钟就到了。
馆子不大,门口挂着红灯笼,玻璃门上蒙着一层薄薄的水汽,一推开门,热气就裹着牛油的香味扑了过来,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。
老板熟稔地迎上来:“张老师、田老师,还是老位置?”
“对,要个鸳鸯锅,微辣就行。”张若云一边找位置坐下,一边回头问沈复,“你是湖北人,吃辣应该没问题吧?这家微辣也够味,要是觉得辣,咱们再加点清汤。”
沈复点点头,眼睛已经盯上了菜单上的图片。
红油翻滚的辣锅、飘着葱段的清汤锅,还有那一盘盘码得整齐的羊肉卷、毛肚,看着就馋人:“能吃!我老家湖北的,从小就吃辣,就是在韩国待久了,好久没吃这么正宗的辣锅了,有点想念这个味儿。”
“那正好,今天让你吃个够。”张若云笑着接过菜单,熟练地点起菜。
“羊肉卷要两盘,毛肚、黄喉各一份,牛肉丸是手工的,这个牛肉丸里面全是肉粒,特别弹。”他还特意加了份青菜和豆腐,“吃点素的解腻,不然辣多了容易上火。”
没一会儿,鸳鸯锅就端了上来。辣锅的红油“咕嘟咕嘟”地冒着泡。
撒在上面的干辣椒和花椒随着汤汁翻滚,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
清汤锅飘着几片生姜和红枣,汤色清亮。
沈复盯着辣锅看了会儿,忍不住咽了咽口水。
他学着张若云的样子,夹了片毛肚放进辣锅,心里数着“七上八下”,等毛肚微微卷曲,立刻捞出来,沾了点香油蒜泥。
毛肚入口脆爽,辣劲顺着舌尖蔓延开,带着牛油的香,一点都不呛人。沈复眼睛立刻亮了:“哇,这个好吃!比我在韩国吃的好吃多了,毛肚也新鲜,嚼着特别脆!”
“那你再试试牛肉丸。”李吣笑着夹了个圆润的牛肉丸放进他碗里,“这个要多煮会儿,里面的汁水很足,小心烫。”
沈复吹了吹牛肉丸,轻轻咬了个小口——鲜美的肉汁瞬间在嘴里爆开,肉质紧实又带着弹性,嚼起来能吃到细碎的牛肉粒,比韩国鱼丸的“软绵”多了一层嚼劲。
他嚼着点点头,含糊地说:“真的好吃!比鱼丸有嚼劲,还特别鲜,这才是中国火锅的味儿!”
田宇坐在旁边,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,笑着递了杯温茶过去: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这家店在横店开了五年了,好多剧组收工都来这儿吃,味道确实地道——你要是喜欢,下次咱们拍夜戏,还来这儿,让你把想吃的都点一遍。”
大家边吃边聊,锅里的热气氤氲着,把每个人的脸都烘得红扑扑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