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4集:桑苗渐长(2/2)
傍晚时分,夕阳把河西的田野染成了金红色。赵满惦记着田里的麦苗,又扛着锄头往田里去。刚走到田埂上,就看到远处有几个人在走动,走近一看,是农桑官带着几个陌生的农户,正在查看田地。那几个农户手里拿着田契,脸上满是期待,围着农桑官问个不停:“大人,这田要怎么起垄啊?”“渠水怎么引到田里?”农桑官耐心地回答着,还时不时蹲下身,给他们示范怎么松土、怎么分辨麦苗的长势。
赵满看着他们,忽然想起自己刚到河西时的模样——那时他也是这样,对这片土地既陌生又期待,围着农桑官问东问西,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种庄稼的要点。如今,他已经能熟练地照料麦田和桑苗,还能帮着王二柱解决播种的问题,甚至还和张老板定下了每月十匹帛的生意。
风轻轻吹过,带来桑苗叶子“沙沙”的声响。赵满站在田埂上,望着远处村落里亮起的灯火,一盏盏灯火像星星一样,散落在河西的田野上。他忽然觉得,这河西的春天,比关中的春天更暖、更有希望。这片土地上,有官府挖好的灌渠,有农桑官教的新农技,有一起劳作的邻里,还有他亲手种下的麦苗和桑苗,更有他对未来的期盼。
赵满蹲下身,指尖轻轻拂过麦苗的叶片,叶片上还带着夕阳的温度,软软的、暖暖的。他想起农桑官说的“耕织兴,则秦国兴”,以前他不懂这句话的意思,如今他明白了——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农户,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,种出粮食,织出帛布,秦国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稳,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。
夜色渐渐浓了,赵满扛起锄头往家走。路上,他遇到了王二柱,王二柱手里拿着一个篮子,里面装着刚从自家菜园里摘的青菜:“满哥,刚摘的青菜,你拿些回去,给嫂子和穗儿尝尝。”赵满接过青菜,心里暖暖的:“谢了二柱,明天我给你拿些刚织好的布,你给弟妹做件新衣裳。”
回到家,李氏已经做好了晚饭,粟米饼的香气弥漫在屋里。赵穗坐在桌边,手里拿着一根桑枝,正在练习编草绳。看到赵满回来,她赶紧跑过去:“爹,今天农桑官说,等桑苗再长大些,就给我们发蚕种,到时候我来养蚕!”赵满摸了摸女儿的头,笑着说:“好,到时候穗儿就是家里的养蚕能手。”
一家人坐在桌边,吃着香喷喷的粟米饼,聊着田里的庄稼和桑苗,屋里的笑声不断。窗外,桑苗的叶子在夜风里轻轻晃动,织机静静地立在院子里,仿佛也在期待着明天的忙碌。赵满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里满是踏实感——他知道,只要他好好照料这片土地,好好织布,家里的日子就会像这河西的春天一样,充满生机和希望,一步步朝着好日子走去。
接下来的日子,赵满更加用心地照料麦田和桑苗。麦苗长得越来越壮,叶片也越来越宽,开始抽穗了;桑苗的叶子也长得又大又厚,绿油油的,一眼望去,满是生机。农桑官如约给农户们发了蚕种,赵穗果然成了家里的养蚕能手,每天都仔细地给蚕宝宝换桑叶,清理蚕沙,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,从白白胖胖的幼虫变成一个个金黄的蚕茧,她的脸上满是欢喜。
到了初夏,麦田里一片金黄,麦穗沉甸甸的,风一吹,就掀起层层麦浪,空气中满是麦香。赵满和王二柱互相帮忙,收割麦子、脱粒、晾晒,忙得不亦乐乎。新打的麦子装在麻袋里,堆在屋里的角落,看着那满满的粮食,赵满心里满是成就感——这是他在河西的第一茬收成,一亩地收了三石多麦子,比在关中时多收了近一石。
卖麦子的钱还没焐热,张老板就派人来取帛了。看到赵满织的帛,来取货的伙计连连称赞:“赵大哥,你织的帛越来越好了,张老板说,下次还要给你涨价钱。”赵满听了,心里更欢喜了,他知道,只要他继续努力,家里的日子会越来越好。
夏日的河西,格外热闹。农户们有的在田里种粟米,有的在屋前养蚕,有的在院子里织布,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。新迁来的农户也越来越多,村落里盖起了更多的土坯房,还开了一家小铺子,卖些油盐酱醋和日常用品,农户们不用再跑远路去镇上买东西了。
赵满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。他用卖粮和卖帛的钱,买了一头黄牛,还添了一张新的织布机,李氏和赵穗也能一起织布了。王二柱家的日子也不错,他种的粟米收成很好,还学着赵满的样子,种了几棵桑苗,准备来年也养蚕织布。
秋日里,粟米成熟了,河西的田野又迎来了一次丰收。农户们的粮仓都装得满满的,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赵满家的蚕茧也缫了丝,用自家蚕丝织的帛,比用买的丝线织的帛更好,张老板看了,直接把每月的定货量增加到了十五匹,还把价钱又涨了一些。
冬日的河西下起了雪,雪花落在田垄上,给土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。赵满坐在屋里,看着窗外的雪景,手里织着帛,梭子在经线间穿梭,“咔嗒”的机声在安静的冬日里格外清晰。赵穗坐在旁边,手里拿着针线,正在给赵满做一双新的布鞋。李氏在厨房里忙活,锅里炖着粟米粥,还煮了几个鸡蛋,那是家里的母鸡下的,往常舍不得吃,今天特意煮了给家人补身子。
“爹,等开春了,我们再多种些桑苗吧,这样就能养更多的蚕,织更多的帛了。”赵穗抬起头,眼里满是期待。赵满停下手里的活,笑着说:“好啊,到时候咱们把屋前的空地都种上桑苗,再请农桑官来教我们新的养蚕法子,争取明年的帛产量再翻一倍。”
李氏端着煮好的鸡蛋走过来,笑着说:“你们父女俩啊,满脑子都是桑苗和帛。不过也好,日子就是要这样,有盼头才过得有劲儿。”赵满接过鸡蛋,递给赵穗一个,又给李氏一个,自己也拿起一个,剥开蛋壳,咬了一口,鸡蛋的香味在嘴里散开,暖暖的,像这冬日里的阳光。
赵满看着窗外的雪景,心里忽然想起了刚到河西时的情景。那时,他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农户,如今,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,有了自己的田地、桑苗和织布机,还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家。他知道,这一切都离不开商君的变法,离不开官府的支持,更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劳作。
风从窗外吹进来,带着雪后的清新气息。赵满重新拿起梭子,继续织布,机声“咔嗒”,织出的褐帛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。他知道,只要他和家人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,日子就会像这织出的帛一样,越来越厚实、越来越温暖,河西的春天也会一年比一年更美好,秦国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