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4集:桑苗渐长(1/2)
河西春深
河西的春日来得快,风里还带着几分料峭,田埂上的冻土就已化开,冒出湿润的泥土气息。不过半月,赵满田里的麦苗已冒出三寸高,嫩绿的叶片像刚睡醒的娃娃,在风里舒展着身子,连叶尖上的露珠都透着生气。
赵满每日天不亮就起身,扛着小锄头往田里去。他蹲在田垄间,手指轻轻拨开麦苗周围的土粒,把杂草连根拔起——这些杂草抢养分,若是不除,麦苗就要长得瘦弱。遇上连续几日没下雨,土垄有些发干,他就快步跑到渠边,提起闸门的木杆。清水顺着垄沟缓缓流进田里,漫过麦苗的根部,泥土吸饱了水,泛起淡淡的光泽。赵满站在渠边看着,直到每一株麦苗都喝足了水,才把闸门落下。
“满哥,你快来看看!”这天清晨,王二柱的喊声从隔壁田传来,带着几分焦急。赵满放下锄头跑过去,只见王二柱的麦田里,麦苗长得密密麻麻,却都细细瘦瘦,叶片还泛着点黄。“我之前播种时没数清,播得太密了,这可咋整?”王二柱搓着手,脸上满是愁容。
赵满蹲下身,仔细看了看麦苗的间距,心里有了数:“二柱,别慌,咱得间苗。把密处的弱苗拔掉,留下壮苗,每株之间留两指宽的距离,这样养分够了,苗就能长壮。”说着,他拿起小锄头,小心翼翼地把长得瘦弱的麦苗连根挖起,只留下茎秆粗壮、叶片翠绿的壮苗。王二柱赶紧跟着学,两人蹲在田里,一垄一垄地间苗,忙活了大半天,才把三亩麦田都打理完。
太阳升到头顶时,王二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看着田里变得稀疏却壮实的麦苗,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,对着赵满连连道谢:“满哥,你这手艺真是没说的!要不是你,我这田今年怕是要减产了。”赵满笑着摆手:“这不是我的手艺,都是农桑官在关中教的法子,咱只要照着做,庄稼定能长好。”
正说着,远处传来农桑官的吆喝声,声音顺着风飘过来:“各家农户注意了!今日午后在村头桑树苗圃集合,教大家种桑、养蚕的法子!”赵满一听,心里顿时欢喜起来——他家屋前种了十棵桑苗,正愁不知道怎么打理,农桑官来得正好。
吃过午饭,赵满早早地来到村头的桑树苗圃。苗圃里挤满了农户,大家都围着农桑官,眼里满是期待。农桑官手里拿着一把剪刀,站在一棵桑苗前,先指了指桑苗的枝干:“大家看,这桑苗长得杂乱,旁枝太多,会分走主枝的养分。咱们要把旁枝剪掉,只留三个主枝,这样养分能集中,叶子长得大、长得厚,蚕吃了才长得快。”说着,他举起剪刀,“咔嚓”几声,就把桑苗上的旁枝剪得干干净净,只留下三根粗壮的主枝,桑苗顿时显得精神多了。
农桑官剪完,又教大家怎么分辨桑苗的病害,怎么给桑苗施肥:“桑苗喜欢草木灰和腐熟的秸秆,把这些撒在根部,既能防虫害,又能当肥料。”赵满听得格外认真,还在心里默默记着要点,时不时还伸手摸一摸桑苗的叶片,感受叶片的厚度。
回到家,赵满赶紧找出家里的剪刀,对着屋前的桑苗修剪起来。他先仔细辨认主枝和旁枝,然后小心翼翼地举起剪刀,把旁枝一根根剪掉,生怕剪错了主枝。剪到第五棵时,妻子李氏端着一碗水走过来,递到他手里:“歇会儿再剪,别累着了。”赵满接过水喝了一口,指着修剪好的桑苗说:“你看,剪完旁枝,这桑苗是不是精神多了?农桑官说,这样叶子能长得又大又厚,来年就能养两箔蚕,到时候织帛的原料就不愁了。”李氏看着桑苗,笑着点了点头:“要是能自己养蚕,咱织的帛就更好了,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赵满更忙了。白天,他去田里照料麦苗,拔草、松土、浇水,把麦田打理得井井有条;傍晚,他就拿着草木灰和腐熟的秸秆,往桑苗根部撒,还不忘给桑苗浇水。草木灰是他特意从灶膛里攒的,腐熟的秸秆则是官府统一发放的,都是养桑苗的好肥料。没过几日,桑苗就冒出了新的嫩叶,嫩绿嫩绿的,在阳光下闪着光,摸起来还软软的,看着就让人欢喜。
赵穗放学回家后,也会帮着照料桑苗。她拿着小水壶,给每一棵桑苗浇水,还会把落在地上的枯叶捡起来,说要留着当柴烧。有一次,她发现一棵桑苗的叶片上有几个小洞,赶紧跑去告诉赵满:“爹,桑苗的叶子被虫子咬了!”赵满赶紧跑过去看,发现是几只小蚜虫,他想起农桑官说的法子,赶紧去灶膛里取了些草木灰,撒在叶片上。没过两天,蚜虫就不见了,桑苗的叶片又恢复了翠绿。
除了照料庄稼和桑苗,赵满还没忘了织布。他从关中带来的织布机,如今就架在院子里,每天晚上,等忙完了田里和家里的活,他就坐在织布机前,借着油灯的光织布。农桑官教的新织布法,他已经练得很熟练了——把经线的密度调密,用双梭交替着织,织出的帛又厚又密,比老法子织的帛好多了。
一日午后,赵满正在院子里织布,“咔嗒咔嗒”的机声在院子里回荡。忽然,院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喊声:“赵满兄弟在家吗?”赵满停下梭子,抬头一看,只见布商张老板手里提着一个布包,笑容满面地走进来。张老板是咸阳城里的布商,上次赵满去咸阳卖帛时认识的,当时张老板就很喜欢他织的帛,说要常来收。
“张老板,快请进!”赵满赶紧起身,把张老板让进屋里,还让李氏端来茶水。张老板喝了一口茶,从布包里拿出一匹褐帛,正是上次赵满卖给她的:“满哥,你这帛织得好,质地厚实,花色也匀,咸阳城里的布庄都抢着要。我这次来,是想多收些,你看每月给我送十匹,行不行?”
赵满一听,心里顿时乐开了花。他赶紧从里屋拿出刚织好的几匹褐帛,递给张老板:“张老板,你看这几匹怎么样?都是按新法子织的,比上次的还好。”张老板接过褐帛,用手摸了摸布面,又对着光看了看,连连点头:“好!太好了!比上次的还要厚实细密!这样,我给你每匹加五十钱,就这么定了,每月十匹,我派人来取。”
“好!好!”赵满忙答应下来,声音都有些激动。每月十匹帛,每匹比原来多五十钱,再加上地里的麦子,往后家里的收入能翻一倍。他想着,等攒够了钱,就给赵穗添几件新衣裳,再给家里添一头牛,这样春耕时就不用再靠人力拉犁了。
送走张老板,赵满回到织布机前,心里的欢喜劲儿还没过去。他坐在织布机前,双手灵活地操控着梭子,梭子在经线间飞快地穿梭,“咔嗒咔嗒”的机声比往常更响亮了,每一声都透着他心里的喜悦。李氏看着他的模样,也忍不住笑了:“看你高兴的,晚上给你做粟米饼吃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