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 招贤馆(1/2)
本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,当您看到这段文字,请您<bstyle="lor:red">稍后刷新</b>页面看是否已经更新,如果长久未更新,请通过
特殊时刻,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:(.2yq.)汉障不臣土爱言情
他一面安排人飞报王猛,一面将张蚝等人引入一处僻静院落暂歇,提供饮食热水。
稍顷,王猛并未亲自前来,而是派人请张蚝一人,至“蛰庐”书房相见。
这是一种谨慎的试探,也是对张蚝身份的重视。
书房内,王猛看着眼前这位,伤痕累累却站得笔直的年轻将领,直接问道。
“张都尉不在陇西戍边,为何擅离职守,到此山野之地?”
张蚝猛地单膝跪地,抱拳道:“末将并非擅离!”
“李威将军蒙冤被害,赵韶党羽欲将我部将士尽数编入‘敢死营’,送往河北送死!”
“弟兄们不服,哗变突围而出…三百弟兄,如今只剩这些了!”
他的声音充满了悲愤,“末将等已是无根浮萍,天下虽大,却无我等容身之处!”
“久闻先生大名,东海王仁德,故特来相投!”
“愿效犬马之劳,但求一条活路,他日能为李将军,报仇雪恨!”
他话语直白,毫不掩饰其处境和目的。这种军人的直率,反而更显真实。
王猛凝视着他:“你可知投奔此地,意味着什么?”
“意味着将与长安朝廷,与赵韶,甚至与陛下为敌。”
张蚝抬起头,目光决绝:“朝廷?陛下?”
“苻生昏暴,赵谀当道,何曾视我等将士为人?”
“李将军一生忠勇,落得如此下场!这样的朝廷,这样的陛下,不值得效忠!”
“末将只信公道,只认能替我等,做主的明主!”
王猛沉吟片刻,张蚝的勇武和其麾下这批百战老兵的价值,毋庸置疑。
但其带来的风险也极大,他们是正被通缉的“叛军”。
收留他们,无异于公然与苻生对抗。然而,风险往往与收益并存。
王猛需要一支绝对忠诚、能打硬仗的尖刀力量,用于未来,可能发生的激烈冲突。
张蚝这群走投无路、满怀仇恨的精锐,正是最佳人选。
“起来吧。”王猛最终开口道,“李将军之冤,天下共知。”
“壮士前来,是信得过苻坚殿下,信得过我王猛。此地虽陋,尚可遮风避雨。”
“你等先在此,安心养伤,整顿装备。至于报仇雪恨…”
他顿了顿,声音转冷,“时机一到,自有分晓。”
他没有给出,明确承诺,但态度已然明了。张蚝重重磕了个头。
“谢先生收留之恩!张蚝及麾下弟兄,此生此命,便是殿下与先生的了!”
王猛亲自扶起他,安排邓汉带他们,去往更深处、更隐秘的一处营地安置。
并调拨药材、粮秣和必要的军械,进行补充。
这支来自陇西的“铁鹞子”,就这样被纳入了,苻坚集团的秘密武装序列。
成为未来政变中,一股至关重要的突击力量。
第三幕:凉州笔
人才的汇聚,并非只限于,武夫和匠人。
几日后的一个深夜,一辆密封的马车,被严密护卫着。
悄然驶入庄园,直接停在了,“蛰庐”门口。
从车上,下来一位文士,年约四旬,面容清癯,气质儒雅。
带着一路风尘,和难以掩饰的疲惫,他怀中紧紧抱着一个,沉甸甸的紫檀木匣。
王猛竟亲自在,书房门口相迎,神色郑重:“文玉先生,一路辛苦了!”
来人竟是凉州名士,着作郎梁熙!梁熙出身凉州大族,学问渊博,尤擅文书诏令。
曾在苻健朝中任职,后因见苻生昏聩,称病返回凉州。
他此时,冒险前来,必有极其重要之事。
“景略兄!”梁熙拱手,语气急促,“若非情势危急,熙也不敢,冒死前来叨扰!”
两人进入密室,梁熙立刻打开,那个木匣。
匣中并非金银珠玉,而是满满一匣书信、文书抄本,以及几卷厚厚的名册!
“此乃凉州牧及凉州诸多士族、官员,暗中联名签署的‘乞罪表’与‘劝进表’底稿!”
梁熙语出惊人,“苻生倒行逆施,天下共愤!凉州虽僻远,亦感唇亡齿寒!”
“张牧州及诸位同仁,愿拥戴东海王殿下,清君侧,正乾坤!”
“若殿下有意,凉州愿提供粮秣兵马,以为后援!”
他又拿起那些名册:“此乃熙,多年来记录的…”
“朝中、地方官员对苻生暴政不满者的名单,以及其能力、品行、人脉的考评!”
“或许…于殿下,将来重整朝纲,能有所助益。”
最后,他取出几封密信:“此乃…乃熙通过旧友…”
“从宫中、甚至赵韶府中秘密抄录的,苻生近期部分,荒唐旨意的底稿。”
“以及赵韶等人,贪赃枉法、构陷忠良的部分证据!”
“其中…或有涉及,李威将军冤案的关键线索!”
这份“投名状”实在太重了,它不仅仅是,一个凉州文士的个人投靠。
更代表了凉州地方势力,对苻坚的潜在支持。
提供了极其珍贵的,政治资源和人脉情报,以及可能扳倒,赵韶等人的致命武器!
王猛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,心中的激动。
他翻阅着那些文书,尤其是那份长长的官员名录和罪证,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。
这些东西,对于未来稳定局势、收服人心、清算奸佞,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!
“文玉先生…凉州诸位高义!王猛代东海王殿下,谢过了!”
王猛郑重一揖,“先生此举,乃救国之举!功在千秋!”
梁熙连忙还礼:“不敢!只盼殿下与景略兄能早日廓清寰宇,还天下一个太平!”
“熙不才,愿效绵薄之力,于这文书案牍之间,为殿下荡平奸佞,提供寸铁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