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5章 周瑜虽然奸似鬼,但荀攸却更胜一筹(1更)(1/2)
在周瑜的苦劝下,孙权同意了让荀攸去白马津督战,但不允许周瑜再以伏完一事为难荀攸。
周瑜亦是顺水推舟道:“不仅我不能为难荀攸,大将军亦不能为难伏完。在刘备退兵前,不论是我还是大将军,都要故意忘却此事。如此,既可证得荀攸清白,又不会因伏完被诛而给刘备南下理由。”
只要能带走荀攸,其余诸事,周瑜自有计较。
孙权亦不再坚持,随后便以荀攸为行军司马,随周瑜速往兖州。
闻得此令,荀彧荀攸皆是一惊。
“小觑周瑜了。”荀彧面色变得沉重,荀攸为周瑜准备的圈套,周瑜似乎钻了又似乎没钻,仿佛对荀攸与伏完密谋一事全然不知似的。
“无妨。”荀攸的嘴角却是泛起笑意:“我已取得天子密诏,亦有前往兖州之意。”
荀彧微微一惊,忽然感觉有些看不懂荀攸了,看向荀攸的眼神亦有凝重:“公达,你到底有何打算?”
早在荀攸以身为饵的时候,荀彧心头就有疑惑,但荀攸又信誓旦旦,故而荀彧又未多想;而今周瑜的应对破了荀攸先前的谋划,荀攸不仅不担忧反而早有预料一般,这让荀彧不得不多想。
“自然是匡扶汉室。”荀攸不假思索,见荀彧眉头更紧,荀攸又敛容反问:“在令君眼中,汉室与曹公,孰轻孰重?”
“这......”荀攸骤然发问,令荀彧猝不及防,一股不祥的猜测亦到了嗓子眼,欲言又止。
良久,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道:“汉室为重,曹公次之。”
“令君与我,所思相同。”荀攸道出了计划的后半段:“我以身为饵,本就做好了两手准备。若能除掉周瑜而挟孙权号令江东诸将,则可助曹公再入许都;若不能除掉周瑜,即便舍弃性命亦无法助曹公再回许都。”
“方今天下,能称为英雄者,唯有曹公和刘备,不能借曹公之力匡扶汉室,便只能借刘备之力匡扶汉室。若让孙权将汉室取而代之,荀氏大罪也。”
“故而,我在面见天子时,所请密诏,并非是召曹公勤王,而是召刘备勤王。”
说到此,荀攸嘴角再泛笑意:“周瑜虽然多谋,但却不知:要召曹公,无需密诏;唯召刘备,方需密诏。我不去白马津则罢,我若去白马津,则刘备便可奉诏南下。以刘备为人,承我此恩,今后必会善待颍川众士。”
听着荀攸徐徐道出全盘计划,荀彧已经目瞪口呆。
相对于荀彧在河北时就跟着曹操,荀攸是曹操迎天子入许都后才自荆州返回,在汉室和曹操两者之间,荀攸更倾向于汉室。
由于荀攸为人低调,且对曹操又屡献奇计,故而不论是曹操还是荀彧,都未能准确判断荀攸的立场。
此回荀攸以自身为饵,前计助曹操,后计助刘备,将荀彧、伏完、孙权、周瑜都骗了。
“刘备若入许都,焉肯罢休?”荀彧嘴角发颤:“我助曹公,且又献奉天子以令不臣之计,乃是我知曹公出身无法篡位,唯有假天子名义而号令四方,即便天子憎恶曹公也只是君臣之争。如此,则汉室可存。可刘备则不同,臣强而主弱,且又为刘姓宗室,若刘备入许都,必定篡位。”
荀攸闻言一叹:“令君,我亦知刘备入了许都,必会将天子取而代之;可比起天子被孙权取而代之,这天下依旧是大汉的天下。若你有良策助曹公再入许都,我亦可弃用此计。”
荀彧顿时语噎。
若有良计,荀彧直接就用了,也不会与荀攸在此争执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