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玄幻奇幻 > 儒门仙侠传 > 0002章 人剑情念深

0002章 人剑情念深(1/2)

目录

长剑躁动,柳三妹见怪不怪。因为这些年来,此剑似乎一直对她有偏见,每每听到她斥责儒子的不是,便会抖动鸣叫。

玉剑这个举动极为奇异,就连儒子也是不知其中缘故,只道她不喜欢柳三妹。自行出鞘却是前所未有的事,儒子不由得暗暗心惊。

柳三妹早已习以为常,回过头来,双眼流波,浅声一笑,指着玉剑嗔道:“难道你家的小玉想入非非,一亲芳泽吗?”

儒子惊惶万状,知她另有所指。

因为人剑通灵,剑发其声,人御其剑;剑之所动为人之所念,人之所想为剑之所应。此剑是青玉石剑,乃儒门长辈赏赐,取名为“琢玉剑”,意出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与他兄长治子的君子剑齐名,私下被儒子称之为“小玉”。

儒门灵力慧剑择有缘人而授。儒子自被选为修仙诸子以来,琢玉剑一直随其修仙习道,已有几分法力和灵性,更是能与他心念相通、合而为一。此时柳三妹明言相挑,说此剑“想入非非”“一亲芳泽”云云,岂不是在影射儒子心有此念?

这,情何以堪!

柳三妹又道:“你这口玉剑随你时日既久,我倒想见识一下它到底有何能耐!”也不待儒子示意,早已夹手捏住剑柄,“唰!”的一声,完全抽了出来。

琢玉剑入手,当真似小女子遇险一般惊慌失措,不住的扭捏,如泣似诉,似乎落入柳三妹之手对她来说是莫大的侮辱。

柳三妹心中不快,仍是和颜悦色的说道:“小玉!小玉!像个黄花闺女的小名似的,好不亲热!哎!在你心目中,你这个俏生生的嫂嫂,竟不如一把冷冰冰的破剑。”

儒子仍是神情拘谨,不敢接话。柳三妹继续道:“非但小玉比不上,就连那些凌云子、绿竹翁之流,亦是大有不如!”眼珠狡黠一转,从儒子脸上一扫而过,随即回复原来的神情。

儒子暗自心惊:“我平日里常常元神出窍,与凌云子、绿竹翁之流相会,把酒论琴。此事极是隐秘,儒门上下无人得知,何以嫂嫂得知?难道这就是‘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’?圣人之言,诚不我欺!”

正想问个究竟,忽然寒光一闪,琢玉剑早已挣脱柳三妹的掌握,倏然回鞘。然后又是“嘤!”的一声笑,剑穗悠然,极为得意。

柳三妹不由得为之一愣,略觉不妥。

原来,她觉得自己在儒子心中远远不如手中这块烂石头,正欲暗中运力,大加折辱一番,却万万没料到琢玉剑竟能感知她用意不善,自行挣脱,飞回剑鞘。

儒子一摸脑门,心想:“在嫂嫂面前称琢玉剑为小玉,当真失礼至极!难怪嫂嫂会吃她的醋。”当即赔笑道:“儒子耽于巧言,荒废德修,甚感惶恐。嫂嫂莫怪!”

柳三妹嗔道:“儒子真不愧儒门中人,三句不离圣人言,酸溜溜的,也真可谓博古通今,无所不涉。但终日诸乎者也,故作正经,修来修去还不是这德行?圣人有云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。圣人有云: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圣人有云:你终日让后辈诸子随你一味埋头苦练,不练死也闷死。圣人有云:如此枯燥无味,又如何能有进境?”

她每一句话之前都插入一句“圣人有云”,自是对儒子逢言必称圣人之言,极度不满。儒子心有不喜,却仍是神色如常。

柳三妹又道:“圣人有云,不知所云。不过,我这里有一首古诗,非圣人之言,正好让你品评品评!”

也不等儒子回应,便从头上摘下一枚荆钗,当空轻轻一划。只听得那荆钗上的铃铛清脆之声响起,随即悠悠地低吟浅唱,轻哝软语,正是柳三妹之声:

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

纤纤擢素手,扎扎弄机抒。

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

汉河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

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”

那荆钗原是一对,正是儒子昔日赠送柳三妹之物。他为了博美人一笑,异想天开,私下别出心裁,滥用灵力修炼如此法器。如此不务正业,实在是儒门修仙者的大忌。只是,他既有“儒子”之名,门中长老看在庸公的情分上,敢怒不敢言。

如今物是人非,荆钗还是原来的那枚荆钗,人早已不是原来的人,而是早已嫁作他人妇。此时,儒子复睹旧物,心头间不由得五味杂陈,别有一番难以成言的滋味。

吟罢,柳三妹收起荆钗。顾盼之际,只见她满脸笑意盈盈、秋目流慧,直如诗中河汉女,尘步生莲,已非尘世中人。

儒子一阵痴呆,完全沉醉在诗词的真意之中,直觉当中的河汉女翘首期盼的不是牛郎,而是自己,只可惜两人始终相隔着一条天河,无法逾越。

柳三妹赠衣,儒子早已察觉其中的情意。那是“纤纤擢素手,扎扎弄机抒”的灵火凤凰羽,若伸手去接,岂不是接受了河汉女般的相思之情?若是不接,又是拒人千里之外。

此情此景,正是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。

良久才回过神来,儒子自知失礼,整理衣冠后才开始思索。他博古通今,自负对古籍无一不晓,无一不精;但此时绞尽脑汁,搜肠刮肚,也想不出柳三妹所唱源出何处,神情不由得极为窘困。

柳三妹见难倒儒子,极是得意的说道:“儒子的《仙书宝笈》乃天下一宝,无所不包,无有不全,是解惑释疑的良师益友,何不一查?”儒子正有此意,只是在昔日意中人面前翻书倒籍,有失博学之嫌,才迟迟未动手。此时见柳三妹将话说到这个份上,只好照做不误。

他双掌虚对合十,然后徐徐分开,两掌之间顿时流光溢彩。当中一卷无纸仙书浮现眼帘,细字如麻,分门别类,从古至今,当真是包罗万象,应有尽有。

《仙书宝笈》漂浮于空,儒子当即凌空写了“迢迢牵牛星”这一句,仙书立马开始搜索,但说来也奇,一盏茶功夫后,不见此诗。

儒子一时摸不着头脑,还道仙书失灵,反复搜查了一番,仍是一无所获,忽然心有所悟,说道:“嫂嫂好文采,儒子自愧不如!”言下之意,认定此诗乃柳三妹所作。

柳三妹说道:“三妹粗贱鄙人,何来此番才情?这可是古诗,千真万确!”

儒子双眼凝重,细细思量一番后说道:“儒子孤陋寡闻,还请嫂嫂赐教。”柳三妹轻声道:“世上竟有儒子不知的诗词,当真是大快人心。不过桃源中人,自是不知。”说到最后一句时,已扭过头去。

儒子闻言,心下惊疑:“桃源中人不知?嫂嫂为何得知?”却不敢直言相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