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02章 人剑情念深(2/2)
其实,柳三妹所唱乃《汉乐府民歌》。此诗借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,寄托离情别绪,牛郎和织女只一河之隔,只能相望而不能相会,令人思之神伤。桃源中人,自秦时入迁桃源后,不知外世春秋岁月,此时历四百余年,外世已是西晋末年。当真是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然”。
柳三妹见儒子满脸狐疑,自知失言,却仍是挑衅的说道:“身在桃源之中,自是孤陋寡闻!”话未落音,听得嗡声大作,一道寒光直逼柳三妹,势道凌厉,锐不可当,正是琢玉剑。
儒子大惊,喝道:“无知狂徒,休得无礼!”他平素温文尔雅,毫无脾气。此时竟是大声怒斥,不再称之为“小玉”,而是直斥为“狂徒”,愤怒可想而知。然而,琢玉剑竟是毫无退意。儒子无奈,当即出指如风,凌空左右虚点,欲以灵力遥控,强行牵制住琢玉剑。此时不知为何,琢玉剑冲鞘而出后,竟尔不受召唤,有如一匹脱缰野马,着魔一般疯狂直取柳三妹。
此举是不平?不屑?无视?狂妄?就连儒子亦是不得其解,只能以意念驱役。
若在平日,只消儒子意念一动,琢玉剑即被操控自如,无不称心如意;此时她竟是一反常态,自行出鞘后,不受灵力操控,似见仇人一般,奋力挣脱掌控,摆出一副非要将柳三妹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态势。
儒子眼见琢玉剑飞击柳三妹,人剑情深,但对昔日爱侣情意亦是同样的深,无论琢玉剑还是柳三妹,都不愿见到她们有半分损伤。
琢玉剑将及柳三妹门面,却似被一只大铁手牢牢拿住,正是儒子竭尽平生之力,陡催灵力,令其硬生生的停在半空。无论她如何跳动,始终无法挣脱束缚。
诸子正在对剑,忽听得儒子惊呼,无不惊诧,立马收起仙剑,飞身过来,凝神戒备,如临大敌。
忠子喝道:“乾坤剑阵!”余人应声而动,各自催动手中仙剑。心念甫动,寒芒耀目,流星闪电般布成一道天罗地网般的剑阵,上前拦截琢玉剑。
这剑阵自《易经》中变化而来,乾坤是八卦中的两卦,乾为天,坤为地,因此谓之“乾坤剑阵”。这剑阵源自儒门修仙前贤对天地的参悟,殚智竭力、呕心沥血,几经雕琢打磨而成,是儒门诸子合力的得意剑阵。此时虽是后辈诸子驱使,威力却不在单打独斗的琢玉剑之下。
琢玉剑感应到诸子仙剑的困逼,剑身微动,略有退缩,以示不忍自相残杀之意。儒子略为心宽,暗捏了一把冷汗,灵力稍松。
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琢玉剑灵力骤增,挣脱儒子操控,疾飞向前。原来,她退缩忍让,竟是使诈,利用儒子对她的信任,趁势挣脱灵力,继续行凶。
忠子等人立马号令八剑紧随其后,另有温良二子的两剑在旁策应。然而,此时的琢玉剑似是毫无理性的恶魔,罔顾同门的情谊,扑向剑网,“嗡!”的一声,竟然直吸诸子仙剑的灵力。此举慌得众剑四下乱窜,阵势登时大乱,当啷的掉了一地。
儒门仙剑吸同门仙剑的灵力,实在是从所未见的事。忠子等人心惊不已,无奈只是一群稚童,修为尚浅,大惊之下,又如何能再操控仙剑?
柳三妹虽贵为儒子亲嫂,并非儒门修仙中人,是以素不习玄术,眼见琢玉剑似恶龙饿狼般凶狠扑来,顿时花容失色,心道:“我命休矣!如何是好?”
正自犹豫不定,琢玉剑一改进击姿态,变成故意挑衅,似攻非攻,若停未停。柳三妹见此,心道:“好不奸诈!”索性闭目待毙。琢玉剑一抖剑穗,似乎失去耐性,剑身一挺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柳三妹的喉咙刺去。将及而未及之际,一条身影闪了过来,流星追月,横空一掌劈向琢玉剑。
那人长身玉立,兔起鹘落,剑眉星目,自然是儒子了。
琢玉剑本就与儒子通灵,在儒子身影未动前,已知其念,满拟抢在他发招前刺倒柳三妹。殊料儒子追风逐电,反而抢在她之前。此时已是收势不住,只听得“嗤!”的一声,剑锋势利,透掌而过,顿时血花飞溅,斑驳点点,直打在柳三妹脸上,如桃红正艳一般。
后辈诸子无不大惊失色;柳三妹亦是大惊而呼,失声叫了一声:“儒郎!”就此晕倒;温良二子急忙上前扶住。
儒子急点穴道,封住血脉,取出掌中的琢玉剑。
琢玉剑顿时悲鸣抽泣,剑身瘫软向儒子磕头,似是做了错事的后生小子向长辈认罪一般。儒子眼见柳三妹和琢玉剑均是安然无恙,自己手掌被刺伤,心中却欢喜,即向琢玉剑示意,意思是说:“皮肉外伤,并无大碍!”
琢玉剑转泣为喜,剑身仍是不住的抖动,在半空中画出一道笑靥。此时诸子心头大石才落下,满以为此事就此平息,冷不防一道红光骤然而起,正是啄玉剑所发。啄玉剑剑锋一挺,灵力骤发,满身通红,烫得儒子拿捏不住后,倏忽间箭般直冲云霄,隐身不见。
此举变起俄而,诸子一片茫然,未明所以。紧接着,琢玉剑转向急坠,横空疾下,豪光骤然变暗,灵力自敛,法力尽收。
儒子失声惊呼:“小玉!不可!”捏指成诀,驱动早已落在地上的诸子仙剑,结阵相救。儒门仙剑本是先有仙剑,然后择有缘人相授,此人非是仙质慧根俱臻一流之辈而不可得。儒子身为儒门修仙之人,与兄长治子是同辈儒道仙剑斗法的仅存者,平素教导后辈,因此熟稔各子仙剑的脾性,亦可勉强驱役。
直到此时,诸子才明白琢玉剑的心意。原来她损伤儒子后突然飞空,要跌个粉身碎骨,以此来赎罪。这个举动,正是“‘剑’为知己者死,‘玉’为悦己者‘碎’”之意。此时她一味求毁,逼得诸子众剑莫敢直撄其锋。
爱剑一味求毁,转眼便粉身当场。儒子心碎不已,又是身影一纵,竟尔以虎躯相迎,以便让琢玉剑动念,自复灵力,力保全身。琢玉剑与儒子通灵,自是不忍,在直落如风之际,突发灵力,终究还是慢了一步,“嗤!”的一声插入儒子的体内。儒子就此一挡,虽身受重伤,终归免去了琢玉剑粉身碎骨之厄。
悌子等连忙封住儒子穴道,取出金疮药替儒子止血。一番忙碌后,琢玉剑感念儒子“救命”之恩,“嘤!”的一声,落在儒子怀中,挨擦依偎,似遭逢大难的恋人,劫后余生,亲热无比,激动异常。
儒子凄然道:“小玉!你若再自寻短见,我立马以你碎片自刎!你碎成一千块,我就割自己一千剑。”琢玉剑闻言,缠着儒子,似水绕山,柔情无限……
儒子与琢玉剑历经此番生死劫难后,人剑情念更深一层。诸子无不心感欣慰,精神为之一爽。原本琢玉剑自敛灵力,令合而为一之举不起效验,纵然跌成齑粉,于儒子亦是无碍。她最后时刻不愿舍弃儒子,求存意切,骤然催动灵力,所以儒子既伤,她自身亦是难免。
儒子将琢玉剑握在手中,不住的抚摸,旁若无人。
此时,柳三妹悠悠转醒,见儒子此举甚是扭捏,心感不快,干咳一声。儒子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,上前躬身致歉道:“儒子管衿不严,致使嫂嫂受惊,实是罪该万死之至!”
柳三妹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罪该万死?那还不快快以琢玉剑自刺?万死万死,自当自刺一万剑!”言中怒意,足见一斑。
儒子先是一愣,霍地而起,抓起琢玉剑便往肩上刺去。柳三妹也没想到儒子竟会如此决绝,本欲阻拦,但见琢玉剑剑尖软垂,剑身耷拉,如此态势,哪里刺得进去?
柳三妹叹息道:“明知你家的小玉舍不得伤你,你又何苦人前作伪?你待小玉有如自己性命,小玉自然待你如己。人道故剑情深,此言不虚。可是这世上明明有人待某些人远胜小玉,某些人假装正经,视而不见……这人真是命苦。”
儒子听得暗自心惊,突觉眼前一片迷茫,非但捉摸不透柳三妹的心思,似乎就连她的面目,亦是无法看清。
柳三妹又道:“儒门中人素来执念太重,鲜有人能脱却凡胎肉体。因此修仙习法者多,得道成仙者寡。”
此言不爽,如今的儒门正如柳三妹所言。须知心恋凡尘,难得仙道。儒门三辈中,庸公是唯一得道的真仙,年寿过百。治子玄术通神,炉火纯青,已臻上仙之境;儒子行事率性随意,未窥仙法堂奥,充其量只得半仙的法力。后辈小子仅是初窥门道,虽有仙资,修为浅之极矣。
所谓的儒门大仙,中兴儒门,胜出道门,当真无从说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