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玄幻奇幻 > 儒门仙侠传 > 0061章 师表圣剑易

0061章 师表圣剑易(1/2)

目录

樊正名道:“勾结玄冥教的意图不轨的是治子,此乃众使亲眼所见。况且,儒子与柳三妹倾心相恋在前,治子横刀夺爱在后,尽人皆知!”时习之等皆尽附和。樊正名又道:“治子心胸狭隘,妒忌儒子才能,怂恿我等,我等猪油蒙心,竟加害儒子,当真是猪狗不如。”

时习之道:“儒子断臂明智,其心之诚,可见一斑!慕容妖女加害治子,儒子全力相救,又岂有谋害其兄之意?”

小德子却“嘿!”的一声冷笑,说道:“儒子身为诸子中人,不但纵酒成性,还沉迷**乐,玩物丧志。如此不拘形迹之人,尚能出任掌教,儒门中人日后必定仿效成风。倘若儒门中个个如此,不克己守礼,不久之后的儒门,恐怕连下三滥的小门派都不如,此举岂不是坏了儒门仙剑派千古之义?”

樊正名道:“儒公光明磊落,侠义心肠,又是文武全才,虽有陋习,却是性情所至,绝非本质所为!如此之人,岂不是众望所归?倘若不推举儒子为儒门掌教,试问当今儒门,有谁可胜任?”

常有为道:“果真是不负众望!身为修仙之人,肩负斗法重任,却不务正道,色胆包天,窝藏桃源外人。摩天崖上救走儒子这厮的便是儒子窝藏之人。”

此言一出,众人心中登时了然,喧哗之声四起。

常有为指着儒子,厉声问道:“你为何要救她性命?她又为何要救你?”

儒子回想起镜练河中琢玉剑乞求自己救治羊剑容的那一幕,一切的情孽因此而起,但心中却觉得甜滋滋的。此时被常有为当众质问,又何须在人前分辨?

常有为见儒子不答,笑道:“你自是为她美色所诱,而你又用了见不得光的手段相逼。”

儒子见常有为说得如此无礼,直将自己贬损得一无是处,说道:“实不相瞒!那日儒子蓼洼弄琴,见水中一女子喊救命,儒子于心不忍,便在舟中施救。本欲待其大伤得愈后,便送其出桃源,岂料世事难料。”

常有为道:“那妖女为何要犯险救你?你们二人若无苟且之事,我立马割下项上人头给你当坐具!”

儒子一时颇觉为难,回想那一番舟中情深,月色融融,当真是无法回答常有为的话。他本就无意儒门掌教之位,甚至当年被选定为儒门修真之列,亦非己愿。自与羊剑容分别后,东行出海时,更是立定主意,不再纠缠于儒道斗法。此番重返桃源,原本是向庸公请辞而来。

庸公却道:“仁者爱人,兼爱天下!本来此事无人能知,儒子却直言不讳当众将其说出来,足见其心之诚。那女子返身相救,想必是报恩而来。墨家有云: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,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。这虽非本门圣人之言,但其中侠义之心与本门的仁爱一脉相承。修道中人,若是见死不救,所修之道,要来何用?”这一番话自是将儒子见色而心动之嫌推得干干净净。

儒子欠身道:“多谢庸公见谅!”

庸公又道:“儒道先祖之所以入桃源避世,是因为桃源与外隔绝,可让两门诸子安心论剑斗法。桃源中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自给自足,不枉桃源之称。但几年来,因有慕容寒兄妹闯入,打破了数百年世代相传的平静。为此,儒门选出了绿林使等人维持桃源,多人为了争夺此职位闹得一片乌烟瘴气。争得此职后,又向乡里索要钱粮,且越来越重,桃源太平局面逐渐被打破。”

常有为暗道不妙,想不到庸公竟反过来将账算到自己头上来。因为当年常有为为了争夺绿林使一职,确是给了儒门八大长老中人不少好处。

庸公又道:“只是如今大量流民涌入,桃源不再清净隔世。若是要遵守祖训,原该将所有的流民杀得一干二净,但此举又岂是儒门中人所为?流民涌入,所有桃源中人都违背了祖训,但法不责众。法不责众,那么这个祖训自然就是站不稳的了。祖训尚且站不稳,这些陈年旧事大可不必再追究,一切违背祖训之事也就无从说起。”

常有为如何听不出庸公弦外之音?若是追究儒子所犯之罪,自己那些羞于见人的事亦要追究,心中虽是愤愤不平,却无言以对,只得绷紧直脸站在一旁。

庸公又道:“但咱们毕竟是儒门之后,不可枉费了祖宗的一番心血。儒门的仙术道法,更应发扬光大。为了维系儒门千秋大业,这儒门不可一日无主。”

小德子却道:“儒子自断一臂,大碍观瞻;又堕仙成魔,诛仙台上仙身被诛。如今儒门上下尊奉一个不仙不人、肢体不全的魔头出任掌教,岂非让人家笑掉大牙?儒门老祖宗若是泉下有知,看着这不肖的子孙如此乖张,又如何能瞑目?”

此言倒教人难以置辩。儒门最重礼仪,这容貌得体更是至关重要,而儒子此时右臂已失,人人看得分明。

儒子本就不愿出任这掌教之位,乘机说道:“儒子累犯门规,触犯祖法,且四肢不全,有失体统,决不能继承儒门掌教之位!”却见庸公右手高举过顶,四指当空一摊,而拇指紧扣,手掌心中青光一闪,多了一柄长剑。

众人见此宝剑,一同跪下,四大长老亦不例外。因为此剑正是儒门开山圣人佩剑,代代相传。孔门圣人乃万世师表,后人只知其文,不知其常佩剑。

庸公说道:“此乃本门掌教圣剑,世代相传。如今桃源遭逢数百年来的大难,庸公自知命不久矣。儒子乃二十八代修仙的仅存者,如列祖列宗不嫌,如今请显灵,容我将儒门掌教之位传与儒子!”说完,“唰!”的一声,长剑出鞘,向自己的右臂斩落。

众人无不“啊!”的一声惊叫,不知庸公此举为何。

儒子更是慌神,愣愣的望着庸公,双眼出神。

庸公“唰!”的一声将自己的右臂斩断,然后左手抓住,遍示诸人,说道:“儒子向来是性情中人,胆敢断臂明志,更是无人能及。庸公!庸公!一世庸庸碌碌,中庸就是昏庸。昏庸无能,尸位素餐!”

众人见他提着一只血淋淋的手臂,惊疑不定,栗栗危惧。

庸公神色淡然,若无其事,一面说,一面割破儒子右臂衣衫和旧伤口,竟是要将此臂替儒子续上。一片血肉模糊中,不知庸公用了些什么手法和咒语,竟让两伤口处生出根来,将他的断臂连接在儒子身上。

四大长老一下子看傻了眼,心中均想:“儒门玄术中并无这等‘续骨接肉’之法。此法逆天而为,几近乎于魔道,庸公何时修炼了此术?”

儒子心中亦是惊奇不已,但更多的却是忧心。须知庸公已然成为大仙,但自受重伤后命悬一线;此时又将右臂斩给儒子,折损仙身,性命必定不保。却听得庸公说道:“且运力试试,是否流转自如。”

儒子双目含泪,见大势已定,无可挽回,只得伸出右臂,略一运功,但觉收缩自如,与原先的右臂毫无二致。但这一番失而复得,心中却是五味杂陈。

庸公收起圣剑,并点了断臂处的穴道,然后说道:“想不到如此吻合,当真是天合之作。”回过头来,见诸长老眼神中尽是惊疑,当即微微一笑,说道:“诸位心中想必认定此乃魔道之术吧?其实不然!儒子身中碧血灯笼恶毒,不受控制之时,体内能长出绿藤,我便苦思多日,才得此法。天意如此,祖上显灵,我一番心血也不算枉了。”言语间不时流露出阵阵得意。

原来,他所讲的“列祖列宗不嫌,如今请显灵”,指的就是此事。

常有为与小德子见此,心有不甘,却是哑口无言。

庸公又问道:“诸位长老,有何异议?”四大长老相互对望,神情木然,良久无语。

空气如同凝住一般,死寂的气息在四周蔓延,最终打破这片沉闷的还是德修长老。只听得他干咳了一声,然后淡淡的说道:“如今桃源大乱,与世隔绝的局面不复存焉。儒子体肤又完好无缺,此乃天意,祖上显灵,所犯下的死罪自然不必追究。”

常有为本以为有四大长老撑腰,便口不择言,却没想到四大长老一直沉默不言,此时德修长老的一番话,更是出人意料。眼见儒子继任儒门掌教一职已成定局,心中更是焦灼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