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次元 > 汉宫娇华:帝女传奇 > 第354章

第354章(2/2)

目录

“桑小娥,你再说一遍?”他抬头时嗓子发紧,眼里红血丝比账上红线还密,“就刘寄那染坊,单月的利,抵得过他以前食邑十倍?”

桑小娥把账册往他面前推,纸页“哗啦”响:“公孙大人您看这明细,西域订的三百匹锦,每匹利钱够农户买三石粮。”她翻过一页,指着农户签名,“王伯村三十户在他工坊干活,月钱加起来比旧食邑一年的租子还多。”

她展开“锦线实业图”,图上织机与炭窑的金线盖过旧封地边界:“您看这图,刘寄的染坊分号开到了淮南,刘康的炭窑供着胶东,工坊连起来的地,比当年他们争的湿地大十倍。”她往门外看,“王老实的儿子刚从淮南送木回来,说‘路两边的农户见了他的车,都往车上塞饼子,说谢谢藩王开工坊’。”

藩王贸易站的木架上,刘寄之女正往“真空锦盒”里摆“胶东红”,锦缎在盒里挺得像红玉。她指尖捏着抽气杆,“嘶”地抽尽空气,盒壁凝出层细雾:“这盒封得严实,上回给王伯村学堂送的锦旗,走了五天,打开还跟新织的一样。”

她指着墙角锦旗样:“二丫说‘挂在学堂门口,比庙里的幡还精神’。”她又指着墙上订单板,炭笔写着“西域五十匹”,“这是今早刚接的,那边说‘做袍料比黄金体面’,这数够俺们再雇五个织娘,都是王伯村的寡妇——以前靠借粮过活,现在月钱能攒下买头猪。”

暮色漫过贸易站时,刘康抱着“锦炭暖炉”进来,炉身锦钢纹路旋得像水涡,往地上一放,“嗡嗡”轻响合上窗外织机声:“陛下您摸摸,这炭是速生木烧的,烟比灶火还少,王伯家老太太用了半个月,说‘夜里脚不凉了,能多纺半斤线’。”

他往炉里添块新炭,火苗“腾”地窜了下:“俺们木作坊的匠人,一半是刘迁辖地的农户,他弟弟说‘哥犯了法,俺们得靠手艺挣回脸面’,烧的炭比谁都实在。”

陈阿娇接过暖炉,往“实业功绩墙”凹槽里一嵌,墙身锦钢“嗡”地颤,暖意淌过脚边:“这墙用各工坊边角料铸的,你这暖炉嵌在这儿,比当年的封地界碑暖人心。”她指尖划过字痕,“界碑划的是地界,这墙连的是人心。”

站外传来车轮碾铁轨的“哐当”声,王老实的儿子赶着锦钢车停在门口,车上速生木堆得像小青山。他抹着汗往坊里闯,裤脚泥点子甩了一地:“刘寄王爷,木送到了!”

他把车绳往桩上一系,绳结打得跟他爹教的一样牢:“这速生木长得快,三个月就能用,比当年你们争的那片湿地出材多,俺爹说‘这木做织机架子,织出的锦能盖过旧封地的体面’。”

他往车斗里指,角落里藏着个布包:“这是俺娘在染坊挣的月钱,买了块新布,让二丫给学堂做新桌布,说‘沾沾藩王实业的光’。”

掌灯后的建章宫,卫子夫捧着《藩王实业册》进来,册页边角沾着锦灰、炭末,还夹着片二丫绣的小锦旗碎料,红得像团火:“今日诸侯工坊产值破百万。”她翻着页,纸页“沙沙”响得像翻晒的锦线,“胶东的红锦订到了下个月,淮南的炭供着二十个村的学堂,王伯村的农户说‘现在见了藩王,比见了地保还亲’。”

她指着账册上的红手印,是各工坊农户按的:“公孙越老大人看了这册,直拍大腿,说‘当年争破头的食邑,不如现在一个工坊实在’。”她学着老宗正的语气,“还说‘藩王实业,不耗民力,经纬天下——这经纬里,织的是百姓的好日子’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